低段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策略研究

  • 作者:CEP小学部   王敏
  • 浏览量:0
  • 时间:2021-06-07

摘要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对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动机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网上查阅资料并结合多次实习经历中对小学生的观察了解,观察低段小学生在课堂行为以及生活中的表现,分析其行为的出发点,总结出影响小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家庭的教养态度、评价方法、文化水平;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根据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提出了激发低段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家校携手,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提高低段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促进其终身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学习动机;意义;现状;激发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提高,如果学生学习动机强烈,会促进其学习行为的产生,使其更有耐性,有毅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样的学习动机如果不够强烈,学生就会不易产生学习行为,孩子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坚持的毅力,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不能提升孩子学习的效率,还会使孩子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因此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必须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是人们接受教育的开端,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有了学习动机,他们会更加热衷于学习。当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管遇到了任何麻烦和意外,都会磨练学生们的性情,让他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和承担责任的心去看待和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养成坚强乐观的性格。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以成为好学生作为目标,不断改正自身的缺点,无形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小学生,它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长远学习提供无限可能。

(三)有利于个体全面发展

一般而言,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在学习行为中往往以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为显著特点。因为学习动机往往是学生主动发出的,遇到困难时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克服,这保持了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同时,学习动机是依据学习者的自我需要产生,因而,它能很好地契合学习者所具有的坚忍不拔、意志坚强的个性特征。这种条件下形成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低段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外部动机强于内部动机

阿特金森的动机—期望价值理论认为,动力是由成就需要、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据此,我们认为尽管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内外两个方面,但其动力源主要来自对考试成绩追逐的外部动力。一般来说,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周围环境和各种知识都充满好奇,有探究的欲望,这种好奇会推动学习行为,是一种“我要学”的内部动机。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他们对获取知识比较自信,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但是进入正规学校生活之后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可能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能与同学融洽相处等情况,学习动机不稳定,不明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学习兴趣不稳定,对学习缺乏真正的兴趣

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学习处于初步阶段,学习兴趣自然也处于初步阶段。对于这种初步阶段来说,利弊并存。对于学习处于初步阶段的低段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也处于初步培养阶段,正确的引导会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但是初步接触学习,一方面会存在一些与学生需求、爱好不对应,学习困难等问题,这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对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低段小学生对外界的诱惑好坏判别能力较弱,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所诱惑,从而导致学习兴趣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三)学习中缺少对成功的体验

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以下这种情况:他们学习成绩中等,也没有担任班干部,很少参加班级活动,课堂问题即使会也不举手发言,很少得到教师的关注。从个体方面来说,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努力程度;从客观方面来说,单一的评价标准,分数第一的态度,使一些学生很难在班级里“崭露头角”。他们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被家长夸奖的幸福感,得到的往往都是批评,这样长时间下去,会严重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出现动机问题。

(四)人际关系紧张

许多实际案例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受到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影响 。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是学生喜欢的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也会保持较高的热情。

 

三、影响低段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一)家庭的教养态度、评价方法、文化水平

父母怎么样教养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影响很大,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很大水平上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在孩子考试完家长都会询问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只有一部分家长在知道成绩之后会与学生一起分析试卷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另一部分家长却只是问过而已,研究发现,家长对学生学习问题比较在乎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比较强。

学生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教育方式会对其学习动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逻辑。接受高等教育的父母多为高收入人群,保障了其子女能有一个丰富的物质生活,此类父母对家庭这一整体的认知也处于一个高水平的层次,同时会寻求一个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在平时生活方面也以较高的文化修养熏陶影响子女,促其有一健全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也就是说,文化修养较高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更能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注重孩子精神世界的养成。

(二)学校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期待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期望效应蕴涵着人本主义的思想。按照人本主义的观点,每个学生身上都普遍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隐性的力量,都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只不过这类要求、意愿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体现的强弱水平存在差距。如果这种潜在的需要被教师激发,就会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同样,教师期待消极无效的时候,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当教师期望出现偏差时,教师期望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比如一些教师对于学生会有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刻板印象,对优等生通常有更高的期待,当优等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往往愿意给他们时间去思考,并且倾向于把比较困难的问题交给他们。对于学困生,教师可能很难改变对他们的期望,通常教师并不是要刻意区别对待,但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印象,教师会对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但对他们往往流露出较低的期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刻,教学方式单一,内容乏味、照本宣科;课后任务重,各种辅导班等都会促使学生消极对待学习。

(三)学生个体因素

受生理因素和心理特点的制约,低段学生往往表现出性格不够稳定的现象。日本教育家田畴仁经过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对自己不够自信。由此可见,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自信或对自己自信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自信心可以促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动力,促进学生不断前进。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通常对待事情充满动力,容易取得成功。另外,学生是否树立明确的认识目标以及是否具备坚定的信念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这是一种由学生从心而发的动力,而这样的动力往往是内在的、稳定的、持久的。当学生在学校不能从学业中获得自信时,容易使学生出现习得无助的现象,学习行为也会下降。

 

四、激发低段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

由于激发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多样性及复杂性,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学生学习动机现状,我对于激发低段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身份。首先,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但前提条件是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能力水平,并且对成功有强烈的追求。对于大多数低段小学生来说,他们都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更希望能够亲身参与到学习中来,证明自己会学习,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得到教师、家长以及同学的认可。

2.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知,培养兴趣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低段小学生年龄较小,受心理特点的制约,比起课本上的文字,他们对图片、音乐、游戏等表现出的兴趣往往更为强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尽可能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充分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卡片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

(1)组织教学活动要从生活入手,面向全体

组织教学活动不能脱离生活,从生活实际入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教师再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引导学生架起已有知识与所学知识之间的桥梁。因此,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接受所学知识,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教育教学中教师脱离实际,缺乏实践,学生的学习体验会很差,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感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既要从大局出发,又要关注学生个人的细微之处。如果仅仅关注部分优秀的学生,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被教师关注到,这样只能是那些少部分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而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没有吸引力,那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

(2)组织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儿童感兴趣的形式

时代的进步需要创新,而教学也需要创新,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寻求更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热爱学习,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教师的教学手段尤为重要。在组织教学时教师最基本的技能是把需要传授的知识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传递给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尤其是低段小学生对于讲故事、猜谜语等方法有极高的热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活动后的兴奋状态快速进入课堂模式,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探索与发现,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精心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课间,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要把他们的心情在短时间收拾回来,进入上课状态,靠的就是教师精巧的导入设计。精巧的导入设计,会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快速进入课堂。这样,教师的教学就变得得心应手,学生的学习也变得轻松愉快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心理基础。教师在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时可以设计精巧而有启发性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合理运用奖惩,强化学习动机

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平衡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成绩的好坏不应该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伯乐,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当下的学习情况并且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最后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提升。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方法,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并相信自己的潜能。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可以组织进行各个方面的评比,如劳动之星、手工制作大王等称号, 让学生得到认同感,当学生有了我的存在是父母、老师的骄傲时就会从心底激起其学习的欲望。低段小学生天性活泼,表现欲要远远高于高段学生,如果自己在某一方面取得成绩能够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教师除了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之外,还可以通过班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承担一定的班级责任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幸福感。  

4.重视榜样作用,激发学习热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遭遇挫折时,可以激励人们前进;在处于懈怠可以鞭策人们奋发。榜样具有巨大的引导作用。不过榜样的作用也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的,另一方面是消极的。积极的榜样能够为学生提供示范作用;而学习反面的榜样,则使人丧失斗志,误入歧途,愈来愈堕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正面的榜样,善于利用榜样鞭策自我,使榜样成为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力量源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利用榜样激励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地、努力地学习。榜样激励是从人们从众效仿的心理特点而提出的。即人们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有依照他人行为使自己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特点。教师如果善于利用榜样激励,比单纯的说理教育更有说服力。

5.引导学生合理归因,维护学习动机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失败的时候。学生在失败后往往会寻找失败的理由,如有的学生过程中,需要背诵一篇课文,有的同学背了很久都记不住,有的学生认为课文太难背,有的学生认为是自己还没有足够努力。这就是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归因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持什么样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学生能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等内在的可控因素,会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使其对未来更加期待,期待下一次的成功。而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题型较难等不可控的外在因素,会使学生感到挫败,对学习丧失信心,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努力的动力,学习积极性降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渗透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意识,引导学生将行为的结果归因为自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如努力不够、学习的方法不恰当、没有好好复习等。


(二)家校携手,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家长是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忽略家长的重要作用,学校和家长共同出力,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只有在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共同努力下,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进步,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遇到问题时,通过及时沟通,让学生在两方共同努力之下及时解决问题,茁壮成长。而不是把请家长作为威胁学生听话的手段。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仅仅是学生出现问题时,更应该在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或进步时,肯定学生的能力与付出,会使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更大的热情。

2.指导家长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观察发现,那些在班级里表现比较突出的孩子都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也不难发现,他们除了在成绩方面比较突出之外,在其他方面也处于中上水平。而这些学生往往能在上课之前认真预习,课后会花时间复习,这些良好的习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性格,使其在对待事情时能更能坚持下去,有利于内部动机的形成。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性格习惯特征正是形成时期,作为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家长更应在这个时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指导家长教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理想就是学生奋斗的目标,对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鼓舞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引领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习惯,这是教师应该做的,并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自律性,从而提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加强理想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的重要方法。学生时期是理想教育的最佳时期,教师此时应担起这份重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此作为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原始动力。教师可以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将远大理想与现实条件相结合,在生活中渗透理想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中树立起远大理想,激发他们内心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进步是个人努力的结果,绝不是浮于空中楼阁的幻想,没有经过努力奋斗的学习生活是不充实的,是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美兰,车宏生.目标设置理论及其新进展[J].心理学探新,1999(2).

[2]蒋慧杰.对榜样学习方式模仿的心理学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1(10).

[3]全俊卿.试论通过理想教育促进学习动力[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0).

[4]孙新华,徐会池.学习动机的激发六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2(7).

[5]王艳.学习兴趣与数学教学[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6]吴守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做法[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5).

[7]马晓虹.运用动机设计模式内化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

[8]杜兴明.充分发挥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0(1):79-80.

[9]崔玲玲.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6(2):15-16.

[10]杨晓英.学生学习动机探析[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4):66-67.

[11]吕锡镇.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黑河教育,2002(4):35.

[12]徐陶,彭文波.课堂生态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13]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14]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9.

[15]赞科夫.教育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