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本书有效阅读的思考

  • 作者:金莹
  • 浏览量:0
  • 时间:2020-12-29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民族之根,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在今后必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无论今后的时代变迁多么的迅捷,这样的人始终可以不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

本文就班级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如何开展进行一些简单探讨。

一、导读课,调动孩子阅读兴趣

    一本书到手后,有的孩子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开始阅读,想要一睹其芳彩,而这仅限于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会随意地把书放在任何一个角落里,就好像被打入了冷宫。那么,在发下书后,教师采取怎样的方式趁热打铁,让孩子一鼓作气地把书看完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呢?这是教师在班级开展整本书阅读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设计好一堂导读课,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把好书送到孩子面前的同时,把孩子送入故事情节中去。

    1.朗读内容导读

    进行导读课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根据每次阅读文本的不同设计不同形式的导读课。在共读《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时,教师采取的是较为直接的导读法。  

    这是一本有些奇幻色彩的小说。教师选择了玛丽阿姨乘着风来到班克斯太太家以及她入住班克斯太太家后,从看起来空空如也的行李袋里一件又一件地拿出行李: 肥皂、牙刷、香水、折椅等无数东西,还有她那个写着“睡前一茶匙”的瓶子,能倒出来草莓汁儿、橙汁、牛奶、糖酒。对于孩子来说 ,这简直神奇极了。听到这孩子都发出赞叹声,是羡慕也是惊奇。接着,我出示了书本封面——玛丽阿姨手握大伞随风飞起来的图片,还原了孩子心中正在想象的玛丽阿姨的形象,趁机揭示小说的题目——《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接着教师出示小说的目录,在目录表里,孩子们通过看目录再一次被故事所吸引,纷纷用期盼的眼神看着老师,似乎是在催促老师快点发书。导读进行到这里,孩子的阅读欲望已被无限放大,那么此时把书发下去,孩子们一定会如饥渴的小树遇到久逢的甘露那样,大口大口地“享用”。

     2.看标题猜故事导读

    在共读《雪精来过》一书时,我采取的是看故事题目猜故事内容的的导读方式。我将故事的题目板书在黑板上,让孩子通过故事的题目,猜猜这本书可能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孩子们纷纷转动自己的小脑袋,以一颗善良的心去猜测善良的故事。孩子们纷纷站起来分享自己的猜测,发言环节结束后,我请孩子们把猜测的故事内容写下来,写完后拿着自己的故事来兑换《雪精来过》这本书,因为我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写下了祝福的话语。孩子们拿到书后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的,因为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是否猜中了故事内容,并将自己的创作和作者的创作进行对比。这样,每一个孩子都会主动将自己送入故事里去了。

3.看目录激发兴趣读

在共读《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一书时,我采取的是出示本书目录,让学生观察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小故事进行阅读。

    一堂导读课往往关系着能否调动全班同学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导读课的重要性,老师拿到书后要进行多次阅读,吃透文本,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共读书的内容设计一堂精彩、有效的导读课。

二、交流课,展示孩子阅读收获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在书中提到阅读的第三层次:分析阅读[][3]。所以,伴随阅读进行的交流活动必不可少。整本书阅读的交流应当贯穿整个阅读过程的。将共读书发下去之后的第二天开始,就可以利用每天课上的5—1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问一问孩子前一天阅读的内容,有哪些收获或者疑问?就书中的事件或任务进行探讨交流。

    等大部分同学将书读了2—3遍左右,就可以开始交流课了。一般一本书阅读的时间持续1个月左右的样子,那么交流课会放在第三周和第四周,进行2次左右的交流活动。在进行《雪精来过》整本书共读活动中,我们在阅读周期的第三周和第四周开始交流探讨。第一次交流的主题是:分析主人公土豆和雪精冰的性格,并找出能够反映他们这些性格特点的具体事件来。在那一节交流课上,孩子们纷纷发言,概括了土豆:善良、淘气、充满好奇心、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性格特征,然后又回到文本中找出那些能够反映土豆性格特征的文段或事件。这样通过交流,深度挖掘主人公的性格和品质,才能带领孩子领悟故事的主题——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土豆终于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被大家接纳的,想尽办法勇敢地战胜雪精,拯救了南霞村。孩子们在这种深度解读中又一次接受心灵的洗礼,理解主题,直面自己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次交流的主题是故事中的永——那只土豆偶然间在森林捡到的蛋孵出来的鸟。永是因为南霞村陷入漫长的冰冷和悲伤的气氛中而孵化出来的,在土豆被雪精喂了冰丸子而不断陷入睡眠沼泽后,它一次又一次地唤醒土豆。永在故事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着象征意义的。一是一次又一次唤醒土豆,尽力不让土豆变成雪精;二是鼓励南霞村最后的一批人变成雪人,为土豆争取更多的机会,并且从冰雪的地下找来绿色的竹叶贴在这些人手心,让他们即使变成了雪人,也因为心中还怀有绿色的希望——对未来的希望而不至于迷失;三是和土豆配合企图从背后偷袭雪精——拔掉橡皮塞子,这样雪精就可以被光之精召回。通过交流孩子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永这一角色在故事中的价值,也才明白其中的象征意义,理解绿色的希望。

    同时还引导孩子们思考永放在雪人胸口的绿色的竹叶为什么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可以让雪人们不至于迷失。

    在这一次又一次地深入交流中,孩子们汇报自己的看法、想法,让智慧在这激烈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整本书共读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三、拓展课,打开孩子阅读世界

    经历了导读——阅读单的梳理——交流课的碰撞,整本书共读的环节大致结束,孩子们对共读内容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书中的人物、故事主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此时,阅读活动是不是到此就可以画上句号了呢?

其实不是,我们阅读活动不是只着眼于让孩子读完手中这一本书,而是要让他们有读更多书的兴趣,让他们学会怎么去读同一主题的书。所以,第四个环节——延伸阅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读《电车上的陌生人》,我们清晰了这是一本关于二战的书,二战是世界人民受到伤害的一场浩劫,这场浩劫中多少人被残忍伤害?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在《电车上的陌生人》共读结束后,我们在感叹陌生人之间的纯洁的、温馨的爱的时候,让孩子们铭记历史,热爱和平,是本次共读的另一个目的。因此同一题材的故事的拓展阅读是势在必行的,我们拓展延伸了《铁丝网上的小花》、《安妮日记》等书,鼓励孩子去图书馆查阅关于二战的资料。这也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的阅读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通过拓展延伸阅读,孩子们会对战争的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整本书阅读是阅读活动中很重要的阅读形式,它象征着孩子的阅读层次已经步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十分考验教师的阅读功底,在孩子阅读这本书之前,教师一定要反复阅读书本,熟悉故事,并且要对书本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从人物性格、故事内容、故事的主题和意义、表达方法等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儿童认知的阅读单,推动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阅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但见效较慢的一项教育手段,需要教师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有希望,才不至于在这条路上迷失,陷入功利主义。但教师也必须相信:阅读是于一个生命成长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它的意义不只是体现在成绩的进步,更体现在对孩子品质的培养、孩子终身学习能力的获得上。所以,致力于班级阅读活动推进的老师,都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这份事业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