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 如何走出一个时代的教育困惑

  • 作者:同文教育
  • 浏览量:0
  • 时间:2024-04-13
图片


作者: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的话题是如何走出一个时代的教育困惑,其实我们都知道教育问题在哪里,我们都有方案,但是我们都不落实,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最大困惑。解决这些问题,我想简单讲三个方面,引起大家一些思考:

第一,我们当前教育的困惑;

第二,教育改革的困惑;

第三,我们怎样走出困惑。

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走出困惑,大家都很困惑。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困惑就不走出来,今天我们开这个会,也是面对基础教育的问题。






01



我们当前教育的困惑

普及化时代的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之困

首先看整个中国的基础教育,我们已经实现了各级各类的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巩固率是95.5%,初一初二的辍学还是很严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9.6%,其实我们已经实现了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这么焦虑?是因为我们已经走进了普及化时代,但是我们的观念还在精英化教育时代。

摆脱教育焦虑与内卷:建立适应普及化时代的新公平观、新质量观

因此从根本上,是我们整个价值理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没有建立起面向人人的教育观。现在是唯分数、唯升学,大家都考虑我们怎么样考出高的分数,进入好的学校,而且这个问题已经蔓延到高等教育,今天我们是大学“高四化”,考研“高考化”,请问未来怎么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由此导致我们整个学历内卷、教育焦虑,也导致教育非常困惑。

图片






02



教育改革的困惑

遗憾的是,我们的改革遭遇巨大的阻力,陷入了怪圈,陷入了悖论。我们发现我们的改革方案设计得非常好,每次改革方案出来之后,都有很多亮点,觉得教育改革的春天到了,结果我们还是困在冬天之中。

第一,教育改革悖论:由行政部门推进放权给学校的改革

我们推进去行政化的改革,恰恰是行政主导,我们要求行政部门放权,结果行政部门主导放权,请问他们能放权吗?这就是一个大的问题,我想放权就给你,我不放权就不放权。

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政策,包括今天讲的教师减负,请问各位老师,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吗?2019年是教师减负年,出台了教师减负20条,结果现在很多老师仍在抱怨,现在有30%的时间用在教学就不错了,70%的时间用在非教学事务、行政事务。为什么减不轻?因为我们对老师的考核评价是行政管理、行政评价。甚至现在全国有2/3的教育局局长都是来自乡镇的镇长或者局委办的主任,他们就把行政管理的一套直接用于管理教育、学校。

今天我们都在讨论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很重,但是我们没有切实落实减负措施。如果上面下派任务,请问校长和老师可以拒绝这种任务吗?拒绝之后,对不起,考核、评价不合格。不仅不能拒绝还要非常欢迎地说,谢谢您给我任务,我一定完成,而且完成之后第一时间汇报。这是很大的悖论。

第二,中考改革、高考改革真的改了吗?呼唤改革与反对改革并存,知易行难。

孩子的负担沉重,内卷现象严重,一定要改革中考制度、高考制度,一定要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但是真正谈到改革的时候,真正要打破单一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时候,我们又说了不能改革,这个制度是最不坏的制度,我们就是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是我们的现实。

不赋予学校自主权,就没有办法建立多元评价,无法建立多元评价,就没有办法鼓励基础教育个性化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现在的舆论中,一方面在喊改革,一方面我们又走在改革的反面。

当前我们的改革陷入了“知易行难”的困境,我们都知道要改,但行动很艰难,这是必须要突破的。







03



如何走出教育困惑

依法治教

第一,坚持法律底线和教育底线。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依法治教而不是以舆情治校。

法律底线是所有学校依法办学,依法办学非常重要,是不是真的做到依法办学是尤为关键的问题。国家已经完善了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我们有《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高等教育法》,现在还在制定《学前教育法》,有人说还要制定《高中教育法》。

依法治教是关键,今天很多的教育问题是不依法治教造成的,改革最终也是要依法治教。任何改革的方案一定要立法,通过立法之后变成法规,随后我们才能依法治教,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第二,教育改革创新应尊重教育本质、规律,不能反教育、伪创新。

今天一直说教育创新,我们发现很多教育创新的口号都来了,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于是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学校都在谈教育强国,但搞清楚教育强国的内涵了吗?我们要建设未来教育,马上很多未来学校出来了,请问你是未来学校吗?未来学校究竟是干什么的?你有未来学校的实质吗?现在教育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因为我们要AI+教育,请问AI应用到教育中就是促进教育发展吗?而现实中是用AI来监控孩子,有的地方甚至给孩子戴一个监测器来监控孩子上课是不是发呆,请问这是教育吗?

如此,AI加教育变成了刺激应试教育,AI+教育变成了反教育。如果不坚持教育的伦理,不尊重教育的规律,我们可能只是打着教育改革的旗号,走到教育改革的反面,而现实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片


形成改革合力

第一,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必须通过改革来缓解教育焦虑,给每个学生好的教育。

教育面临的内部挑战,已经走过了规模发展时代,现在要面临质量的挑战。一旦进入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会发现,以前那种规模发展的思维已经行不通了,要提高教育质量,一定要进行深层次改革,否则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教育面临外部的挑战,按照现在的人口出生数,面向整个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改革的话题。先是幼儿方面受到了不小的挑战,随后这个问题会传递到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2032年是中国的高中入学高峰,2035年是中国大学入学高峰,到了2038年,中国大学的招生数超过中国的出生人口数。到时候每个孩子都去上大学,大学还招不满,2040年大学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招生计划完不成。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还按照以前的体系,还在说高考录取必须强调唯分数,是与发展人人都能够更好成长的教育背道而驰的。不管是教育内部的问题还是教育外部的挑战,都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应该有改革的紧迫性。

 第二,教育改革的系统性: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共同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很多人都希望自上而下的系统改革,给出全面、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但是要注意,改革涉及的问题特别复杂,因此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应该形成合力。各个地方教育局和学校,更应该有改革的自主性,在国家倡导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推进学校当地的教育改革,形成改革的合力,真正改变当地的教育生态。

现在很多时候是等待,甚至把整个教育的体系问题,视为我们不改革的一个原因,心安理得地认为这些问题跟我们没关系,其实任何问题都跟我们自身有关系。形成改革的合力,每个人都有改革的责任。

第三,教育改革的落脚点:教育为本、教师为本、学生为本

我们不缺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先进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大计学生为本,都说得很好,但是请问我们做到了吗?这很关键,因此求解这个问题的答案,走出这个困惑,重点在我们各位的实际行动。

【文章来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