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说 | 广州大学教授叶平枝: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应对未来

  • 作者:同文教育
  • 浏览量:0
  • 时间:2024-03-25
“近些年来我一直在推深度学习,为什么?因为智能时代必须要求深度学习的人才能应对未来。”



学前教育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幼儿园是孩子们心灵的港湾。在当下时代, 幼儿园和园长们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3月16日,由同文教育集团携手羊城晚报共同举办的2024湾区9+2城市群学前教育园长论坛,湾区9+2城市群的学前教育园长共聚一堂,探索学前教育突围之道。


现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叶平枝带来题为“深度学习驱动下的学前教育变革”的主题演讲。叶平枝从宏观的角度入手,阐述了学前教育的突围应紧扣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竞争力。


图片






0

1
园长领导力和园本课程是一体的


何为幼儿园的专业竞争力?叶平枝认为,其中包括了教师队伍、教研科研、家园共育、园本文化、园本课程、园长领导力等都是,“但如果让我选择最核心的点,我会选择园长领导力和园本课程。园长的领导力决定了幼儿园的领航者会把我们领向何方,园本课程决定了作为一个幼儿园将会带来什么样的人才。


园长领导力就决定了这所幼儿园的领航者,它会把我们领向何方,园本课程就决定了作为一所幼儿园产生人才的单位,将会带来什么样的人才。无论是深度学习还是更宏观的教育方向,都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叶平枝指出,在当今的智能时代,我们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高质量的教育?我们都需要去思考。


园长领导力如何体现,与园本课程有何联系?叶平枝认为首先要建立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追求。“人和其他动物不同的一点是,人的生活或者说人的事业追求,一定是要有价值意义。价值和意义的追求,也是我们事业的追求,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活着的追求。”


叶平枝提出,对于幼儿园而言,势必要用大家最关注的核心、最源泉动力之处去确定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在这样基础上再来选择园本课程,因此园长领导力和园本课程选择这两个课题是相辅相成的。园长领导力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是以园本文化的方式来呈现的,而园本课程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让孩子在“一日生活皆课程”中自然达到全面的发展。


02

园本文化与园本课程建设


幼儿园的一天会有大量的游戏设置,但在叶平枝看来,当教育走向高质量的时候,课程应该被重视,因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桥梁手段。“孩子们天天在幼儿园里玩得很快乐,但我们要问的问题是孩子们有什么样的递进式的发展?是不是为未来做好了准备?这需要我们在各种视角进行全盘考量。所以幼儿园当然要有课程,对课程的认可其实就是对幼儿园专业性的认可。


至于为何在国家层面没有确立幼儿园的国家课程,叶平枝分析,因为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个性太多、太强,全国差别很大,难以都用一样的标准。孩子其实在幼儿园阶段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到了中小学是间接经验的学习。间接经验的学习是可以用统一的课程、统一的大纲保证底线。在幼儿园里面,相对来说各个地方的资源不同、文化不同,孩子的发展不同,老师的水平不同,各个方面都不一样,所以在幼儿园里面,没有全国的课程标准也有道理的。


另一方面,园本课程和文化的重要性又在哪里?“园本课程决定了孩子的发展,决定了老师的培养,也决定了家园共育、教研和科研,这是一个核心。”叶平枝这样介绍,而各个地方资源、文化不同,老师和孩子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每个幼儿园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和制定自己的园本课程和文化。


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根据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基本精神并根据幼儿园和当地社区的实际条件来进行课程的选择,园本文化是幼儿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管理过程当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往往我们会根据我们的园本文化来建立自己的课程的理念,然后再去建立自己的课程。”叶平枝这样理解园本课程、园本文化的概念和两者的结合。


图片

叶平枝教授在论坛间隙接受媒体采访。


03
一日生活皆课程中的深度学习


在当下,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应对未来。叶平枝在现场以“建构五月的风的雕像”案例的形式阐述了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到,培养孩子深度学习的能力一定要提升幼儿园以及教师的专业竞争力,而这主要体现在课程意识、观念改变、课程整合以及预成生成四个方面。


其中,课程意识需要关注孩子应学、能学、教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孩子的全面发展等问题,观念改变意味着教师要引领孩子从浅尝辄止到深度探究,而通过破冰、点燃、拓展和生成,将游戏与课程、活动与目标统一在一个主题下,形成一日课程的整合,实现“一日生活皆教育”,而“老师在面对孩子时一定要有准备,要关照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有了这样的预成,将以有计划与幼儿当下的兴趣相结合,方才进行有价值的生成。”叶平枝说道。


学前教育不是预成性的,我们尽管要有考虑和考量,但我们既要有预成又要有生成。我们的做法就是把预成和生成结合,预成就是对孩子有准备,有准备的老师、有准备的课程、有准备的环境,我们一定要有准备。但这个准备肯定要关照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孩子的学习特点,其实在预成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些。孩子在现实里实施课程的时候还要关注,必然就会有生成性。这里我们讲到具体方法,还有激励等等。 


(本文由同文教育研究院综合自现场录音与羊城晚报等媒体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