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说 | 探索五育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之道

  • 作者:同文教育
  • 浏览量:0
  • 时间:2024-01-23

教育新说

2024年1月7日,广州同文教育集团携手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成立十周年论坛暨教育新说·2024湾区9+2城市群中小学校长联合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湾区9+2城市群协同联动,全国近40位教育名家大咖同台,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路径”,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五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共同探索教育发展新模式、新场景、新生态。

为了传递专业知识,唤起共同思索,共享论坛学术成果,同文教育研究院公众号将持续推出“教育新说”栏目,全程回顾论坛上每位专家的精彩发言。


本文将回顾专题论坛(四)五育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在此背景下,五育融合如何探索、实践与深化?


专题论坛四围绕“五育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话题,邀请广东广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粤港澳校(园)长教育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彭斌主持。


图片

广东广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粤港澳校(园)长教育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彭斌


邀请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章振乐;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校长、联合会粤港澳校(园)长教育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袁卫星;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少伟;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院长、联合会副会长蔡晓冰;佛山市启聪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陈辉;广州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总校副校长、创新融合部校长黄彦,分别分享了落实五育融合、创新育人载体的生动实践。



01
章振乐 :新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亮底色


图片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章振乐 


非常感谢能够有机会到广东来学习交流劳动教育,可能大家觉得劳动教育是一个常态化的话题,但我们从2009年坚持做了整整15年。我来自杭州富阳,就是《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幸福感是城市最可依托的软实力,幸福感也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所以在打造劳动教育、推行劳动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坚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22年高考题目出现了我们学校的开心农场,也出现了新劳动教育,新劳动教育可以说伴随着了这所新学校。今天来介绍的校长、书记大多数是百年老校,这所学校我2009年一手筹建建造的,到现在刚刚第15个年头。从简单的开心农场追求实践,让孩子亲近自然,为培养一个完全的人、完整的人的过程种下种子;从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走到了富阳教育系统推行的新劳动教育;从2018年开始区委区政府作为产业升级、文明实践、改革创新的大事之一。我们专门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劳动教育领导小组,专门设置了六个编制的劳动教育研究院来推行富阳劳动教育。


我们希望通过劳动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在劳动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15年的坚持,从2009年开始的简单开心农场,走过了这些历程,可以说践行也见证了我们从育人模式的转换、课程的设置、劳动育人、实践育人、综合育人的一路走来,可以说在教育部的网站上都可以看到新劳动教育的身影。


我们参加了2015年以来的全部劳动教育推进会,特别是2022年《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2022年中国教育部头版头条,专题介绍了我们的劳动教育,也可以在教育部网站上看到富春七小的劳动教育。


我们认为劳动教育是教育的综合体,可以说是以劳动为基础,生长出来的德智体美劳综合体。我们觉得新时代的劳动赋予了一种新教育,从主动继承传统的劳动教育,弘扬传统劳动教育,以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真劳动、真情境当中,发自内心的主动自觉地长期坚持动手实践的流汗,指向知劳动、会劳动、愿劳动、爱劳动,从而让孩子舍小我、为大我,真正为社会做贡献,真正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富阳的新劳动教育模式主要是以“五化”推行。


劳动教育生活化。我们从2019年开始就推出了清单,当时也是教育部基础教育的典型案例,打通了家庭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劳动教育的课程化,我们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校本化设施和我们特有的课程推行,积极建设一体化。富阳建有51个基地,特别是区委区政府花7亿投资了三个基地,还有各种形态的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教育社会化。特别是政府统筹,家校社一体,学校行动,部门联动,全域推动劳动教育。


最后就是劳动教育评价的多元化,从劳动币、劳动小达人、劳动勋章,到浙江政务网“浙里办”可以看到富阳区每个孩子的劳动情况,大家的支付宝搜索新劳动教育,就可以看到数字化评价这个体系。


用简单一个案例来阐述我们对五育学科融合的践行。学校的C位原来是一片草地,2019年学校要改造,我想是不是改成校标?找了很多公司一直不满意,不如种一块地,在立冬的时候种下,在芒种的时候收获,想不到鸟来了。走进学校,可以看到跟着节气让孩子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让孩子感受到每一粒种子都是有生命的。就像云南大学的杨教授走进七小,说开心农场环绕整个校园,农耕文化馆插针于高架桥下,劳动基地遍布企业与农家。这是教育实践课程群,我们希望通过农事劳动课程群、创意劳动课程群、美好生活课程群,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这是我们当时设计的农事劳动课程群的设计理念。大主题、长周期、坚持做、半开放,特别是一粒种子的旅行,就是一颗小种子到大自然,小田地到大课堂,舍小我、为大我,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完成自然艺术、自然劳作、自然观察、自然游戏、自然探究。


这个过程中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打造出的生态文明,这也是一种可绿色、可持续的。每个东西都利用起来,不只是麦子,还有麦秆,还可以堆肥喂羊等等,这是我们秋季播种,每个孩子跟着节气,不只是在学校播种,还要在自己的家庭中播种。


省委宣传部专门作了报道,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介绍浙江课程时所说,富春七小把土豆做进了课程,语文课写土豆,美术课画土豆,音乐课唱土豆,数学课算算土豆的生产,这就是风车理念。


让孩子亲身经历到每粒种子都是有生命的,通过长期坚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通过劳动让孩子与自然对话,与这个世界对话,让每个孩子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谢谢!


02

袁卫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图片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校长、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粤港澳校(园)长教育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袁卫星 


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学习并且作汇报,汇报的题目是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一等奖项目《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宝安中学集团有11个校区24000多名学生,教师2400多名。宝中人正在追求的质量有三方面:学业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我们在第一届基础教育成果奖评比的时候,生存教育成果就获得了二等奖。从生存教育到生命教育,我们始终认为不能为了孩子的明天牺牲他的今天,我们也不能为了孩子的未来不顾他的当下。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建构。什么是生命教育?在我们看来,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多年的实践探索当中,我们完成了这样的课程图谱。那就是立足于人的生命三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构建了六大领域12个模块140个主题的教育内容,涉及到安全、健康、养成、交往、生涯规划、价值信仰、生死智慧。这是140个主题的教育内容,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完成了构建,其实我们最近刚刚完成了大学和往下的幼儿园延伸。


为什么要开展生命教育?经过十年探索,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生命教育是解决青少年个体生命现实问题的必要途径,因为现在学生的极端事件发生率太高了,的确是这样,现在孩子们轻忽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层出不穷,消极生命、遮蔽生命的人群日益增多,更严重的问题是生命困惑、空心病问题层见叠出。


一份统计表明,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有30.4%的同学觉得学习没有什么意义,甚至于40.4%的同学认为活着其实也没啥意义,不过是为别人活着,这其实叩问的不是北京大学,而是基础教育。


在我们看来,不是因为有了问题要做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题中之义。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斯普朗格说“教育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现在,生命教育已经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已经颁布并施行了,也就是说学校绕不过生命教育这一点,因为在学校保护条例当中,就写着要重视并开展生命教育。


怎么样开展生命教育?


1.学科渗透。


2.主题教育。其实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滋病教育、法治教育、慈善教育、生涯教育,这些我们都在开展,但是很多学校都是应命式、应付式的,没有真正意识到它和生命有怎样的连接,没有用生命教育串起来,那就是洒落在地上,滚落到泥土里的珍珠,不能散发光彩。


张爱玲说我们要重视仪式,为什么?仪式能让我们唤起对自我内心的尊重,但是高考前100天,很多学校甚至是名校还在百日誓师,提高一分挤掉千人,希望我们达成一致,举办成人礼最好。孩子们在家长、师长的引领下走向成长门,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高考。


红颜色的是中国台湾一所学校的生命教育,我们也开发了二十四节气的生命教育。


图片


当然,我们主张以专设课程为主线,把学科渗透、主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生命教育,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分数压力下,搞学科渗透、主题教育、班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有时候会流于形式。可能这次获得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也正是因为我们采取的生命教育是专设课程,作为一种探索和尝试。


在高中阶段学业压力大,我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照样让它进课程、进目标、进课堂。广东省规定,每所学校两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把它上升为生命教育课,一周一次,由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上课。


生命教育涵盖了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所以除了心理健康教育板块之后,还有生命与价值、生命与规划等内容。除此之外,班会活动一周一次,至少两周一次的班会需要上生命教育的内容。从安全到养成到交往,各个学段有所侧重。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体验活动,比如职场人士大讲堂、毕业生交流会、走进大学、走进职场、生涯人物访谈、模拟招聘会等等,开展生命教育也是有原则的,不是说就这么去做。比如死亡教育,你能拿着小学生到殡仪馆说这就是死亡吗?不行。要采用小狗小猫死了之后的随机教学法,可以用绘本故事来讲死亡教育,高年级的孩子可以用电影等等,我们都进行了探索。


环境教育,这是我原来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园,把学校建成了图书馆,把所有图书都请出图书馆,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随手取阅。同时,把搬空的图书馆改造了一下,找到政府图书馆合作,说把这个空间给你,来做分馆,所以我们的藏书一下子到了600万册,区图书馆有多少藏书我们都可以随时调拨。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生命有三个维度,刚才讲到了精神生命是高度,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只有阅读好了,他的精神发育才会好。


比如说家庭教育当中,用电影课开展生命教育。我们鼓励家长在家里上生命教育课,鼓励家长在孩子生日的时候不是买礼物买蛋糕,而是写生日信,鼓励家长在孩子14、15、17、18岁这样的关键节点,给孩子举办成人礼。这是我们形成的资源,时间关系不展开讲,简单推荐青少年生命教育系列公开课,在网络可以搜索到,全网点击超过500万。同时我们也在三个出版社出了三套生命教育实验用书,共48册。谢谢大家!


03
周少伟:织一张网,给生命蓬勃的力量


图片

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樵山小学校长周少伟 


我的家里养了两只宠物——粉嫩猪和土拨鼠。他们时常是抓狂的始作俑者,但是往往我有很多人生体验都来自于这两个小家伙。我住在山边,一天去散步,两个小家伙喊叫着:“爸爸你看,那是什么?”我一看是树梢上挂着蜘蛛网。他们来劲了,土拨鼠转头问我:“爸爸,蜘蛛是怎么织网的?”


这一下子把我问住了,我研究了一些资料,一本正经地和他解释——蜘蛛吐丝结网有三步。第一步就是定一个点,吐出探索丝,两点成一线。依据第一步的成功经验,吐出第二个悬丝,中断再吐丝形成“Y”字,三面形成一个点;紧接着第三步围绕这个面螺旋式吐丝,越织越密,越来越宽广。相传祖先伏羲也是通过蜘蛛结网的启示,召集了部落的人剥树皮搓成绳子,织出了比它大十几万倍的网,既能够捕捉猎物改良生活,与此同时,又可以变成牢固且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向上攀爬的生命之网。


所以我们团队也在思考,学校如何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们建立富有韧劲、牢固、多维、延展的网?


首先,要织这样一张网,它的原材料可以是什么?我们找到了一个答案,以情感命题,以链接成网。从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当中寻找路径,从一个个生动的孩子当中寻找答案。所以我们开始有了第一个思考,从哪个原点出发可以让这张网更加牢固且有韧劲,我们的答案是把孩子当做老师,让孩子做主,就是剥茧抽丝、搓绳结网的过程。


做了校长后,我最喜欢在中午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我们总是聊这个话题,假如给你当一天校长,你想改变什么?有一天我去了二年级,周丽梅同学说学校的绿化太少了,我说“你有什么想法?”她紧接着带着小组在学校转了一圈,到了下午,周丽梅小校长带着团队到我的办公室,开了现场论证会。她告诉我,要给光秃秃的墙穿上新衣服,来年的开春,开学第一课,我讲了清代袁枚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邀请周丽梅小校长和她的团队,在这一面墙种上了第一株丰美的“水草”。而后便出现了小飞鸿杂货铺、一亩方园、校园篮球机、空中花园、攀登者、浩瀚星田等等一系列和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创意。


至此,这一片方舟生机盎然,蓬勃生长。这一切之于民乐小学的话语体系来说,它可能只是简单富有梦想的鹅卵石,一个笑着笑着大家都哭了的毕业典礼,一个至少让每个孩子拿到一张奖状的成长礼,一场一个都不能少的班级展示,一个我给伙伴派雪糕券的影响力教育,还有一系列四季更替的小飞鸿、五育融合花卉。


像这样的故事和教育实践在学校里面流淌着,它成为了全体师生为之追求的行为准则以及价值取向。我们开始有了第二个思考,从哪个面建构,让这张网可以更加多维?


我们的答案是把周边当做资源,从近处取材自乡土生长。


民乐小学原来是一所农村待撤并的薄弱学校,75%学生来自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常年跟随着爸妈随迁就读,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懂事”。而常常令我们又感动又心痛的是,孩子们的眼中总是有那一份充满渴望而没有归属感的眼神。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究竟用什么样的形式唤醒孩子内在的生命力、创造力,让他们也拥有昂扬向上的生命状态?


直到有一天我们把目光投到了乡土文化,我们把黄飞鸿的醒狮文化和音乐舞蹈融合,借助唱、跳、演奏等形式创编了一系列富有童真童趣的音乐舞蹈作品,没想到这样的形式一登台便焕发出了极致的魅力。在过去的十年,孩子们和老师一年一个原创舞剧,一年一首原创音乐,孩子们从乡镇舞台到央视春晚,再到受外交部官方邀请的国际交流。


孩子们在一个个作品当中传递乡土情怀以及家国大爱,当取得的资源,获得了信心之后,我们开始马不停蹄通过顶层设计、课程研发、师生成长等方面构筑学校的育人系统,提升乡村孩子的学科素养,紧接着一系列具有蓬勃之力的乡土课程应运而生。


我们把这样一种乡土课程的理念逐步做成教育集团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的活水源泉,我们开始有了另外一个思考——如何绕环吐丝,让这张网更具有延展性。


2023年9月,斥资2.3亿的集团新校建设落成,迎来了首批1785名学生,其中是来自18个学校的转校生以及13个学校的教师群体。这所学校一开始,其实最大的挑战就已经摆在了面前,但是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最牵挂的还是那群小土豆,为什么?一年级的孩子入学,极多的就是分离焦虑。有一个孩子叫子欣(谐音)她开学两周后一回学校就要回家,一看到老师就想妈妈。但是我有一个指定动作可以缓解她的焦虑,就是班主任形影不离带着她,这样一种情况有所缓解。


我看到她一天天变好,但是我也看到班主任一天一天憔悴,后来那个班主任病倒了,那天就没办法来上班。早晨在门口,子欣又不愿意进校门,我走过去,她还哭着抬头说“校长好”。我看到她背包,里面有一个理想汽车的钥匙扣,我说:“子欣,今天还是理想同学带你来上学的对吗?”她说,“你怎么知道?”我说,“我也是理想同学搭我来上学的。”她对我笑了笑,我把手递给她,她把手递给我,紧接着走进校园。


我去上课,她在旁边画画,我在开会,她在旁边画画,我去听课,她还在旁边画画。紧接着,学校里传出了“周少伟的女儿周忆安(谐音)来到了学校”,甚至还有人一本正经地说,他们俩长得也太像了。就这样,我的这个“女儿”成为了全校好多人的女儿,体育老师、美术老师、数学老师还有厨房阿姨,都加入了这个子欣助力团。现在每天还是理想同学送她回去,但是那个哭声已经变成了笑声。


学校不一定建构那么宏大的理想,要用一种在地的实践主义精神,以蓬勃的情感、深刻的理性,解决一件件具体、微观和深刻的事情,这些看似琐碎才是教育与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


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整个世界,而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我想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校长,他们躬身入局、穷其一生,用在地实践的精神,用心用情编织着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情感互联网,这一张网在你我周边连成一片,谢谢!欢迎大家来南海指导工作。


04
蔡晓冰:幼儿园“中华美 育未来”大美育课程的创新实践


图片

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院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蔡晓冰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为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保障和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孔子曰成长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有助于儿童温润美的品格,培育美的素养,塑造健美体态,开发多元智能,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以文化进行美育探索是近年来幼儿园喜欢并倡导的方式,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观念上将儿童美育窄化为艺术教育,以成人审美代替儿童审美;美育课程资源匮乏;美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重模仿、轻创新”、“重知识、轻体验”、“重活动、轻课程”的问题。


基于美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与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我院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决策部署,借鉴、吸收、转化著名美学家蔡元培、王国维、滕守尧“大美育”观、陈鹤琴“活教育”的思想,经历了24年的探索,创新建构了“中华美 育未来”大美育课程,2023年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戏剧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螺旋递进式幼儿自主游戏在实践探索》、《基于岭南文化的幼儿园美育课程建构与实践》先后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


我院建立了美育课程共同体,形成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邀请专家进行长效系统的科学培训,开展常态化、多元化的美育教研,不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美育活动实施能力,推动大美育课程高质量发展。


基于生态美育的理念,我院将生态学、美学、教育学三种学科相互融合,立足文化立场,形成极具特色的“三类四阶四融”幼儿园大美育课程模式,促进儿童感受文化之美。在课程课表上,大美育课程建立了“三阶六支”的课程目标,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为三个递进的阶梯,每一阶梯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支点,分别为:欣赏—体验、发现—模仿、自主表达—创作。


以“三阶六支”为核心,形成6个具体的美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我院以与时代生活的密切度、与领域的关联度、与儿童兴趣爱好的吻合度为三个原则,对蕴含中国美学的传统文化符号等内容进行挖掘与梳理、甄选与重构、创生与拓展,建立了三类课程资源池,形成以自然美育、生活美育、文化美育为三条主线,涵盖艺术美、健康美、语言美、科学美、社会美五个课程模块。


三类课程资源池分别有:“传统的民间艺术”(如粤语童谣、潮汕童谣、粤剧、京剧、皮影戏),“传统的民间游戏”(如抖空竹、踩高跷、滚铁环、踢花球、跳皮筋等),“传统的民间文化”(五月五赛龙舟、大年三十行花街、春节舞龙舞狮、咏春拳、棍术、鸡公榄、打饼、早茶、凉茶等)。


第三是“四阶四融”课程实施我院以“惊叹美→探索美→表现美→创造美”四个阶段开展大美育活动。


(1)惊叹美:营造触手可及的美育环境,感受与欣赏自然美、生活美、文化美;


(2)探索美:发现与探索美的事物的特征,建构创作美的经验;


(3)表现美:以歌唱、表演、绘画、戏剧等多种形式进行美的表达与表现;


(4)创造美: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工具和材料,以独特的形式进行创作。


我们还通过“四融入”实施途径,将大美育融入到儿童的一日生活中。


(1)融环境——创设“文化 童年 生长”的美育空间。在文化场景环境的创设上,我院关注景观、区域、班级、功能室四类环境的创设,从支持儿童主动性、能动性与合作性三个维度出发,详列空间与环境的教育价值表,绘制出中华文化与儿童生活的资源地图,让儿童在文化中生活。


(2)融游戏——建构审美经验。教师根据游戏中儿童自主探索与表达,不断积累游戏经验,将美育融入儿童游戏之中,促进儿童与自然、他人互动中进行审美经验的建构。


(3)融活动——形成“大美育多元融合”新体系。我院将大美育融入一日生活活动、主题活动、大型节庆活动,形成生活小当家、神笔小画师、羊城小红豆、周五粤语日、非遗大师进校园、流动博物馆等一系列的品牌活动。


(4)融展演——搭建美育展示平台。举办大型科技艺术节活动,组织非遗展、运动节等展演活动。通过作品展览与演出,为儿童感受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美与创造美搭建了一个实践的平台。


图片


第四是基于CIPP课程评价模式下的大美育课程评价。我们调动儿童、教师、家长、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如采用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课程开发背景;在过程评价中,我们把每一次评价都当作儿童生长的幸福印记;在成果评价方面,我们采取成长档案袋评价与美育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评价反馈持续改进大美育课程。


“中华美 育未来”大美育课程是文化本位的幼儿园美育,它浓缩了育才幼儿园70年来的文化浸润和内化,是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美育。它突出了趣味性与对话性,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我们进行内容的建构,是我们课程本位的幼儿园美育,突出了文化娱儿童视角在一日生活的完整构建。儿童大美育的深耕,实现了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我们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热爱思考、思维开放、乐于合作,是灵动、智慧、充满活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优秀的学习品质为他们的发展积淀了生长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院“中华美 育未来”大美育课程研究与实践的经验,希望通过传承与创新的种子在儿童心中扎根、发芽与生长,与我院的名字十分契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就是不能永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谢谢大家!请多批评指正!


05
黄彦:一所现代多元化学校的心育融合之路


图片

广州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总校副校长、创新融合部校长黄彦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一个有关爱与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要从一个哈佛女孩开始讲起,她是我的同事殷雨萱。我至今仍然记得和她第一次见面时候的场景,她向我推荐了世界银行与研究机构共同研发的社会情感学习The Step by Step1-11年级的课程体系,还津津有味、手舞足蹈地和我分享了美国社会情感学习的课程内容、教学工作包、学生工作制等等。她说从省实毕业之后就去了美国,本硕六年,就是期待有这样一天加入一个专业团队,带着自己的所学一起去帮助那些曾经和她一样成长中的孩子们。于是带着这份赤诚,她如愿加入了专业团队。


这四位年轻人都是硕士,分别毕业于华东师大、华中师大、哈佛大学、纽约州立大学。面对学校2300名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一定要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关爱、支持的成长环境。上个月,我们在做2023年心育工作盘点的时候,他们特别骄傲地告诉我:校长,我们过去一年真的做了好多好多事。而有三件事,让我们觉得特别兴奋,特别有成就感。


第一件事就是心育节系列活动。上半年5月25日“525我爱我”心育节,好好爱自己,勇敢爱世界。下半年所组织的心理健康周,主题就是“世界和我爱着你”。


第二件事就是他们在班级开发了一个新职位:心理委员。我们来看看这些心委的工作记录,主持人落选,难过,心委干预;和同学打架,情绪不太稳定,可能还要吵,报告班主任。某某同学自述看了心理医生,有抑郁症,但日常表现正常,已书面反馈。这些心理委员同学们管理的智慧是很高的。还有各种非常好玩的无忧账篷、无忧社团和心理社团。


有时候对于孩子们来说,同辈的支持可能是更为温暖和强大的力量。但是要真正为孩子们解忧,那更多的需要一对一和面对面的交流。很多同行告诉我说,他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门可罗雀,但是因为我们学校的心育工作和活动、班级管理深度融合,所以当孩子们仅仅只是想找个人聊聊的时候,他们也会走进心理咨询室。


教育就是长久的等待,我们学校是可寄宿的学校,为了提供全天候的安全支持和陪伴,我常常看到心理咨询室夜幕降临之后还亮着灯光,哪怕夜深人静,也为你留着那盏灯,这就是心育团队最长情的告白。要实现他们的梦想,提供关爱支持的成长环境,仅仅有爱,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所以,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参考IB理念、IE启发潜能理论以及SEO理论,我们开始了融合心育的研究和实践,启动了一个社区系统的努力。


第一,理念的融合,我们学校的理念是启发潜能、培育全人,要建设温馨友善、令人向往的优质学校。这与IB多因素幸福感框架理论不谋而合,就是要为每个孩子创设关爱型、支持型的成长环境,这种理念的融合也是心育团队梦想的由来和成功的动力。


第二,课程的融合,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指南,IB关于幸福感理论的文件、生涯规划的理论参考了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社会情感学习丛书,我们开发了自己的小学SEL社会情感学习课程体系,详尽到了每周的安排。在中学的SEL社会情感体系当中,加入了职业体验、生涯规划、工艺活动等等这些内容,从而形成了1-12年级一贯制的社会情感学习的完整体系。


要想把课程从设计到落地,教师的培训至关重要。我们除了安排老师分批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BA证的培训之外,还培训了一支懂心理、懂SEL、专业有经验的正面教育持证讲师团队,在他们的努力下课程得以有效实施,连最常见的班会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呈现出了崭新样态,营造了温馨友善、支持型、鼓励型的班级生态环境。


家校融合。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知道,需要帮助的背后其实是有一个更需要帮助的家庭。因此,家校的融合势在必行。我们学校每月开设两个心育专题,带领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终身学习,讲师从哈佛大学首位华人心理学博士岳晓东教授到孩子们最尊敬的朱子平校长,内容从日常的身体保健、青春期、生殖健康到生涯规划、孩子内驱力的激发等等。我们给教育合伙人—家长们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菜单。这是我们学校特别的家长会,无论是左边的IB项目家长、老师、孩子的三方会谈,还是右边CEP双语学部,同样家长、老师、孩子三方会谈的幸福分享会。正因为家长经过了系统培训得到了成长,所以他们更加能够理解到IB国际化理念与传统家长会的融合,也更加懂得了如何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和赋能。


活动融合。我校每个月都会有活动主题,五育并举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为了能够给这些系统提供心育支持,心育中心也每月开设了支持性活动。比如在教学质量监测月的时候,孩子会紧张,所以我们有身心放松的系列活动。再比如双语阅读月里面,我们会开展心理主题的PBL项目式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学校活动很多,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这样感叹,而且每一次活动都像这次一样重金打造、亮丽呈现。其实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这种仪式感,正是因为这种难忘的高光时刻,正是基于心育的五育并举,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在成长中找到了意义感、价值感和成就感。


社区融合。为了能够集结社区资源,我们建立了医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基地,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通了省人民医院、广附第三人民医院的心理科就医绿色通道,让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及时得到专业的帮助,也让老师可以近距离接受学习和指导。同时,心育中心的全体老师也参加了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校家社研究课题,提升专业力,促进社区的融合和系统干预。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一个哈佛女孩的梦想,一个专业团队的梦想,一个社区的梦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我们其实都是期待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引导和帮助下一代健康快乐地成长。


亚历山大·鲁宏曾经说,人的个性就像树的年轮,是一轮又一轮、一圈又一圈发展出去的,每一圈都有每一圈的使命,完成这些使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孩子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也一样带着独立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走向学校、走向大千世界,他们也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遇到心理上的障碍,但是只要我们学校提供优质的课程、教学、活动和文化,就好像给予他们的滋养,给他们的生命染上如此温暖又明亮的底色,那么他们最终能够五育并举、融汇中外、卓尔不群,成长为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时代新人和世界公民。


每一次有来宾来到我们学校都会感叹:你们学校的孩子笑容好阳光,好灿烂。是啊,就是这一张张阳光、自信、灿烂的笑脸,是我们全体华外人的梦之所向、情之所至,也是我们融合心育最好的成果和最美的回答。谢谢大家!


06
宋晔点评总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人


图片

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二级教师、博士生导师,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学位点牵头人宋晔教授


我来自河南,大家都知道河南是一个教育大省,我们有着2800万全国最多的受教育人口,连续几年高考数量都在130多万人。我们总说河南教育很大但是不强,所以我总用一句话来概括河南教育:河南之与中国,如同中国之与世界。但是我在广东省,感到了教育的蓬勃发展。


新乡的一位教育局朋友曾经对河南师大教育学部说了两句话:河南师大是为河南教育培养领军人才,为中国教育提供河南方案;第二句话我觉得远远做不到,但是送给在座各位校长、各位领导,我觉得挺合适,为广东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为中国教育提供广东方案,我们走出了一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之路,所以在此向各位校长致敬,向坚持到最后的校长们致敬!


今天的论坛进行了顺序调整,我觉得恰好契合了教育的本源。从创新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开始一直到最后的这个环节:五育融合和学生发展。从人才培养开始到人才培养结束,这就是我们理解教育的本源。最后这个主题的六位校长作了精彩分享,虽然说让我点评,但我很难胜任,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的学习体会。


张校长以“新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亮底色”为题,我在听的时候就在想,新在哪里?这个新有很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开发了一个劳动教育的系列课程,包括农事劳作课程、劳动创意课程、快乐生活课程。课程体现了几个特点,也就是他所提到的几化。


袁校长以“拓展生命的长宽高—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的二十年探索”为题。生命教育是教育人,发自内心对于每个生命的眷顾,我们的教育就是一种生命的教育,袁校长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了探索,构建了包括六个板块的教育内容体系,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通过教育让每个人、每个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


周校长谈《织一张网—给生命蓬勃的力量》,他织的是成长之网、温暖之网。成长之网和温暖之网的原材料在于情感,每个人都是情感的动物。学校就要建立以关系为中心的情感环境,每个人都有情感的需求,所以说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校还要提供各种真实场景的社会情感关系,以情感链接为中心,不断让孩子向更广阔的世界延展成长。


蔡校长《文化立场 美德生长 幼儿园中华美 育未来大美育课程创新实践》,蔡校长依托岭南文化建构了园本课程也就是大美育课程,这些课程以美育人,以美塑魂,课程都源自于对于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情怀、初心、责任和使命。


陈校长的《看见每一个,成长每一刻》,也是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真实体现实践践行。陈校长的学校是一所特殊学校,对于特殊学生、身有残疾的学生,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自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感受到温暖的存在,让学校的时光成为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我们说学校是一个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怎么体现?就是由一个一个温暖的小确幸所构成的。


黄校长的题目是《一所现代多元化学校的心育融合之路》,对于教育来说,教育从了解孩子开始,只有了解了孩子,我们才能更好地矢志做好教育。黄校长在她的分享中探索了SEL社会情感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完整的心理咨询体系以及心理咨询团队,探索了家校共育、社区融合的心育之路。


六位校长探索了广东省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学习了他们的分享之后,我也有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是学生究竟是什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人在今天这个现代化社会,在充满着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人和教育都受到了挤压。教育并没有给个体带来整全生命的体验,比如现实中各种极端事件的出现,比如钱学森之问,我们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不足,甚至在体能测试中学生猝死,甚至有些学校取消了长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毛杰教授在最近一段时间成为了网红厅长,她提出了国庆八天假期,一天都不能少,甚至详细规定了学生的起床时间、下课时间,加强了对于校外辅导机构的监管。滑县一辅导机构就接受了23万元的天价罚单,做这些就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能够自由成长。所以她说,人之为人的教育就要按教育的内在规律去办教育,教育不仅仅是分数、知识、升学率,还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批判意识、创造力、社会技能、社会责任。从这样一点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人。


二是完整的人要在完整的教育情境中形成。什么是完整的教育情境?上午吴校长提到家校协同,实际上完整的教育情境在过去的传统社会是现实存在的,昨天晚上和华中师大的王学教授交流这个问题,他谈到过去三堂文化:宗堂、祠堂、学堂。学堂让人读书明理,祠堂敬天法祖,宗堂仁义孝弟。三堂文化以三个维度将知识、理念、信仰注入到人的思想情感和血脉,来教育人、滋养人、引领人,让每一个人能够明事理、知廉耻、懂敬畏。


三是五育融合实际上就是不断拓展教育的场景和育人空间,致力于实现德智体美劳整全人培养的目标教育实践。


谢谢大家!